三月的校园,春风拂面,暖意融融,电子技术与工程学院以“春潮涌起雷锋志,精神熠熠映初心”为主题,拉开学雷锋主题系列活动帷幕,全院师生以炽热的初心践行新时代雷锋精神,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奉献、友爱与互助。
志愿传情暖银龄,青春答卷映初心
3月4日,电子学院师生满怀热忱,走进徐汇区康健党群服务中心,与共建单位携手开展了“青春志愿行,温暖夕阳红”志愿服务活动。活动通过手势舞教学、心理健康讲座和非遗团扇制作等形式为社区老人送温暖。此次活动,不仅让社区老人深切感受到了青春活力与温暖,也让大学生志愿者在奉献中收获了快乐与成长,进一步强化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以影为媒,传承精神薪火
3月12日,I楼401教室化身“红色影院”,电子学院“光影铸魂”主题活动温情启幕。100余名师生齐聚一堂,共观影片《守岛人》。当银幕上浮现王继才夫妇在孤岛升起五星红旗的铿锵身影时,此起彼伏的抽泣声在寂静中漾开,斑驳的礁石见证着三十二年如一日的坚守,呼啸的海风裹挟着与雷锋精神的时空对话。这场红色观影活动,恰似一座精神桥梁,让雷锋精神突破时空界限,在光影流转间完成灵魂对话。当王继才夫妇坚守孤岛的剪影与雷锋为人民服务的足迹在银幕上交叠,抽象的信仰力量被赋予具象化的表达,那不仅是三十二年的孤岛坚守,更是半个多世纪以来,无数中华儿女用青春和热血谱写的精神史诗。
笔墨传情,续写青春答卷
3月18日,N楼一楼大厅被装点成“时光邮局”,学院开展“给未来自己的雷锋精神信”活动。墨香氤氲中,60余名学子提笔伏案,以传统书信为媒,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当键盘敲击取代笔墨书写,我们更需要这种有温度的传承。”活动现场,学生在信纸上郑重写下对未来的期许,有人将二进制代码转化为“为人民服务”的摩斯密码,有的同学则在字里行间勾勒“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的青春誓言。“当00后青年用笔墨对抗速食时代,雷锋精神便获得了新的生命力。”这种“慢递”形式让品德培育不再是空洞说教,而是转化为可触摸、可期待的生命印记。许多同学在信中写道:“愿拆开这封信时,我仍是那个在实验室调试代码到深夜,却永远记得为人民服务的少年。”
衣暖人心,践行初心使命
3月下旬,学院持续开展“青衿再续,善念不息”旧衣服回收行动。100余名学子化身“温暖使者”,将闲置衣物细心分类、折叠、打包,每件衣物都承载着跨越校园的善意。当最后一件冬衣被贴上爱心标签,同学们不仅完成了从“断舍离”到“再续暖”的蜕变,更在温暖传递中触摸到雷锋精神的时代脉搏。那些曾承载个人记忆的衣物,经过细心整理与爱心传递,最终化作春风化雨的力量,让“为人民服务”的誓言在行动实践中焕发新生。
“这些旧衣服不是简单的物品,而是传递温暖的纽带。”24智控2班李同学在捐赠的毛衣里附上寄语,“愿这份温暖能穿越山海,让需要的人感受到春天的温度。”此次活动累计收集衣服327件,所有物资将由学院学生代表交付给支付宝白鲸鱼公益平台送往山区小学。
党建联建促公益,志愿服务传温情
3月21日,学院与上海奉爱医院签署党建共建和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共建协议,并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活动现场,学院志愿者带领老人制作传统艾草锤。老人们挑选艾草、捆扎成型,志愿者耐心讲解功效,现场充满欢声笑语。参与者既传承了传统文化,又通过代际互动传递温暖。
雷锋精神,是永不过时的精神坐标。电子学院师生会持续践行雷锋精神,在日常里坚守,让雷锋精神在校园扎根,助力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青年。(供稿:电子技术与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