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和上海市教委关于推进思政课案例教学的精神,7月3日至9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教研部组织师生17人赴湖南湘西十八洞村等地开展暑期国情研学活动。
出发前,研学组从大学生理论学习社团——文思木铎社精心挑选了来自不同专业、品学兼优的10名学生骨干,指导他们分组对研学地进行了认真的行前学习,初步完成了8份现场拍摄教学案例微视频的脚本资料。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陈林河对研学组召开了行前会议,他强调,暑期研学要确保师生安全第一,严格遵守各项规章规定,按质完成研学任务,为推动思政课案例教学提供有效素材。




研学期间,师生一行来到了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首倡地——湘西十八洞村,在那里,研学组亲眼看到了十八洞村脱贫前后翻天覆地的变化,深入采访了当地居民的切身感受,细致探访了苗绣产业、辣椒产业等的发展之路。在惹巴拉,师生们积极地参与非遗木叶、非遗花鼓、非遗咚咚喹的体验之中,并与非遗传承人进行了交流,了解了文化传承的现状与重要意义。在矮寨研学时,大家对创下四项世界第一的矮寨大桥感到震撼与自豪。大桥耗时五年多,耗资十几亿元,为一万多人的矮寨建起了一座心桥,同时在西部矗立起了一座联通湘西与重庆等西南地区的天桥。此刻,同学们真正明白了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在脱贫攻坚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深刻内涵。在凤凰古城,研学师生深切感受到了文化保护的意义。在橘子洲头,大家从伟人眼中看到了坚毅,看到了一代人又一代人的责任和使命。在每一处研学地,研学组指导老师都为同学们进行了现场教学,并与学生骨干一起完成了案例教学微视频的拍摄,作品后期将用于课堂教学,让更多的同学了解国情。
研学结束后,同学们纷纷撰写了他们的感受。经过研学,大家普遍认识到教材里的理论既是对现实的深刻总结与反映,又能有效指导实践。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以此次国情研学为契机,进一步扎实推进案例教学的开展,不断提升思政课堂的有效性和吸引力。(作者:谢国日 供稿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