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st365官方网站登录入口

“针”传文化,“绣”启新章|外语学院“知行杯”实践团队探访高桥绒绣馆

发布时间:2025-07-22 10:05:29浏览次数:10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部署,外语学院“知行杯”实践团队于7月19日走进上海高桥绒绣馆,开展“传承非遗文化,弘扬海派精神”主题实践活动,感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派绒绣的艺术魅力。  

高桥绒绣馆坐落于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黄氏民宅内,承载着百年绒绣艺术的历史记忆。在馆内工作人员专业讲解中,实践团队的师生们系统了解了这项源自欧洲的技艺如何在20世纪初传入上海后,经刘佩珍、高婉玉等艺术家的创新融合,将西方工艺与江南传统手工技法相结合,最终形成独具海派特色的绒绣艺术。如今的上海绒绣不仅在题材上涵盖人物、风景、花鸟静物等多元主题,更在工艺上实现了形神兼备、色光交融的艺术高度。

活动现场,在馆内工作人员带领解说下,实践团队的师生们共同参观鉴赏了在海派绒绣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在作品中,既有绣制精细、栩栩如生的人物肖像,也有以丰富层次与精细表现力还原的外滩夜景等风景佳作。这些作品以其逼真的形象、浓郁的色彩和清晰的层次,让同学们深刻领略到绒绣艺术的独特魅力。

最令人难忘的是绒绣实践环节。在现场非遗老师的指导下,师生们拿起绒线,按照非遗老师所教的针法,在网眼织物上体验绒绣创作。从选择颜色到穿针引线,再到一针一线的绣制,每一个步骤都充满了挑战,但也充满了乐趣。尽管初学时常出现线结打扭、针脚不均等情况,但随着不断尝试,同学们逐渐掌握了技巧,当亲手绣制的图案渐次成型时,现场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本次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师生们切身感受到绒绣技艺背后承载的文化基因与工匠精神,更让同学们明确了在新时代青年人肩上担负的文化重任与历史使命。未来,团队将继续探索传统文化创新传承路径,为非遗保护贡献青春力量。(文:徐从译、陈丹 图:王虹、陈洁 供稿单位:外语学院)


版权所有©best365·官网(中文版)登录入口   Copyright © 2007-2020. All Rights Reserved